
利用境外架构规避外资限制,让企业顺利完成美股上市
今天和大家好好聊聊,怎么通过境外架构打通去美股上市的通道。其实,这个过程听上去复杂,但如果一步步拆开来看,很多企业也就是这么走过来的。我们可以跟着学一下。
第1步:在开曼设立控股公司
这公司相当于我们整个架构的“顶梁柱”。为什么选开曼?主要是因为开曼法律和税收政策非常有弹性,尤其适合后面引入海外资本。设立了开曼控股公司之后,这家公司就成了公司上市的主体,未来在美股市场上,交易的就是它的股票。
第2步:在香港成立子公司
香港这个地方,最大的优势就是税收低,资金流通自由,而且它在国际上非常认可,特别适合在中美之间“穿针引线”。这个香港子公司不是直接运营业务的,它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我们去控制国内业务,因为很多行业是不允许外资直接进入的。
第3步:VIE架构
境外控股国内业务的桥梁。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有点复杂的东西,叫“VIE架构”。什么意思呢?简单来说,我们不会直接让香港子公司来持有国内运营公司的股份,而是通过协议控制的方式来实现。就是让香港子公司和国内运营公司签一套协议,包括一些投票权、收益转移协议等等。这样一来,香港公司“表面上”不拥有国内公司的股权,但实际上,却可以控制国内公司的业务运营和利润分配。
为什么要用这种结构?因为中国有很多行业对外资有限制,不让外资直接持有股权,比如互联网、教育等等。VIE架构就是帮我们绕过这个问题,还能保证境外资本对国内公司的控制力。阿里巴巴、腾讯这些大公司,都是这么操作的。所以说这个方法是非常主流和成熟的。
第4步:资金流转和利润回流
搞清楚控制结构后,接下来的问题就是钱了。境外上市后,我们通过开曼公司拿到的募资,通常会“上-下”流转,通过香港公司把钱逐级注入到国内运营公司,用于业务扩展或日常运营开销。反过来,国内公司赚到的利润,也可以通过合法的分红或服务费用等形式回流到境外母公司。不过这里面有些操作的细节,需要按照外汇管理局的规定来做,否则会被卡住。
第5步:递交招股说明书
在把整个架构都搭好之后,就可以开始准备,向美国证监会递交招股说明书了,就是大家常说的S-1文件。接下来就是准备定价、路演、敲钟这些环节了。今天我们讲的主要是境外架构这块。如果想了解美股上市的完整流程,可以观看主页置顶的视频。整个架构的存在,能确保公司募资、资金流转,税务方面更加灵活,不至于在实际操作时,因为政策或外汇问题被卡住。
其实这种境外架构,不只是方便企业上市,对之后的资本运作也有帮助。大部分我们熟悉的中概股公司,比如京东、拼多多这些,都是这样操作的。这套方式说复杂也复杂,说简单也就这些步,关键就是按步骤去落地,规范化操作。